<meter id="neftg"><track id="neftg"></track></meter>

  1. <output id="neftg"></output>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館內故事

    • 疫情期間暫不對社會開放。

      校內師生參觀請撥打預約電話:

    •  博物館 86281516

    •  航天館 86403118

    • 或網上預約


    碧血常開自由花

    郭 煦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當我們重溫這首膾炙人口的抗日歌曲,思緒就會飛回到那烽火連天的歲月。坐落于松花江畔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不僅是“工程師的搖籃”,更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高等學府。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讓我們一起回眸遠望,看一看近一個世紀以前,哈工大人進行了怎樣英勇不屈的斗爭。
    從反帝救國運動開始
      哈爾濱近代城市的形成與19世紀末沙皇俄國開始在中國東北修建中東鐵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新中國成立前的哈爾濱是一座充滿殖民色彩的國際城市。在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列強圖謀將中東鐵路置于國際共管之下。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哈爾濱青年工人、青年學生和各界群眾組成了救國喚醒團。哈工大的青年學生首先響應,他們深入工廠開展宣傳和演講,參加喚醒團發起組織的示威游行。1924年,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沃斯特勞烏莫夫以為哈工大貧困學生募捐為名,在游藝大會上演出有侮辱中國人情節的劇目。這激起了哈爾濱各界群眾的極大憤慨,他們旋即掀起了“驅沃”運動。98日,哈爾濱市民舉行示威游行,哈工大的學生組成了自行車隊,在多達萬人的游行隊伍前后進行聯絡。最終,沃斯特勞烏莫夫被罷免和拘捕,“驅沃”斗爭取得了勝利。
     1924
    年,中共中央派吳麗石同志到哈爾濱開展地下工作。他接觸了哈工大學生吳寶泰(后改名為吳保泰)、高誠儒等人,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吳寶泰和高誠儒組織12名學生,成立了哈爾濱最早的學生進步團體“群進社”?!叭哼M社”社員利用節假日,閱讀進步書刊,交流思想,探討中國革命的前途?!叭哼M社”還出版過宣傳愛國思想的刊物,在哈工大的學生中產生較大的影響。1925年,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哈工大等7所學校的學生組成了“后援會”,舉行罷課、發起募捐、示威游行、宣傳演講、散發傳單,以各種形式聲援“五卅”運動。同年,經吳麗石介紹,吳寶泰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哈工大第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在反日斗爭的烽火中前行
    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圖謀在東北修筑“滿蒙新五路”。哈爾濱人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出賣路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哈工大學生發起成立了“哈爾濱學生保持路權聯合會”,任棟梁等出席了聯合會成立會議。115日,以哈工大學生為首的哈市青年學生2 000余人走上街頭,舉行反日護路示威游行。119日,哈爾濱青年學生5 000余人再次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游行,遭到軍警開槍鎮壓,史稱“一一·九”慘案,哈工大曹寶善等5名學生受重傷。在東北人民的英勇抗爭之下,日本帝國主義修筑“五路”的野心未能得逞。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評價“反五路”斗爭“實與五四運動先后輝映”。
    “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日斗爭風起云涌。哈工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救亡圖存的洪流之中,成立了多個反日進步組織,如“抗日救國聯合會”“哈工大青年反日大同盟”“社會科學研究社”等。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游行示威,散發傳單,創作抗日歌曲,出版抗日報刊,翻印進步書籍,宣傳抗日主張。1932年起,哈工大學生代表3次去上海參加“反日大同盟”會議。學生們還開展軍事訓練,許多學生在軍訓后投奔珠河游擊隊,加入東北抗日聯軍。哈工大地下黨員為抗聯傳送情報、運送藥品,到博克圖抗日學生教導大隊中發展黨團員,并組織學兵暴動,殺死日本特務。哈工大學生還參加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哈爾濱“口琴社”,進行抗日救亡活動,號召人民參加反日斗爭。
    永遠懷念那些年輕而不屈的生命
      自20世紀20年代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哈工大的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寧死不做亡國奴,始終英勇頑強地戰斗在反帝救國和反滿抗日斗爭的前沿。他們之中有人在地下工作中歷盡劫難,但最終迎來了抗戰勝利,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在和平年代用他們在哈工大學到的知識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之中也有人投筆從戎,參加東北抗日聯軍和蘇聯紅軍,在抗日戰爭和蘇聯衛國戰爭中浴血奮戰;他們之中還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奮勇抵抗將人生永遠定格在青春年華。1934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哈工大地下黨團支部書記孫寶忠同志被日寇逮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1936年在獄中犧牲,年僅29歲。曾受中共滿洲省委指派,冒死穿越重重封鎖、秘密潛入蘇聯境內傳送情報的孟昭麟同志于1937年被捕,被酷刑折磨8年后,于1945年抗戰勝利前不幸犧牲。蘇丕承、王宜升、胡振鐸、李庭魁、張正倫5位烈士于19374月相繼被捕,同年727日慷慨就義……
      “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抗日戰爭勝利7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走過當年的“大白樓”(早期中共哈工大地下黨活動的主要場所,今哈工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所在地),腦海中可曾浮現出那些與侵略者殊死斗爭的英雄群像?永不忘,那些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戰的哈工大人;永不忘,他們留下的那些可歌可泣、英勇悲壯的動人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