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neftg"><track id="neftg"></track></meter>

  1. <output id="neftg"></output>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館內故事

    • 疫情期間暫不對社會開放。

      校內師生參觀請撥打預約電話:

    •  博物館 86281516

    •  航天館 86403118

    • 或網上預約


    一條鐵路與一所大學的誕生


    哈工大報訊(郭煦/文)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是沙皇俄國為了侵略中國、控制遠東而在中國領土上修建的一條鐵路。這條鐵路使哈爾濱由一個東北小漁村變成了遠東著名城市,也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創建有著直接的關系。

        中東鐵路的由來

        19
    世紀中葉,中國成為沙俄對外擴張的重要目標。沙俄憑借強大的武力,迫使昏聵的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如 《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先后掠奪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為謀求稱霸遠東,沙俄開始修筑莫斯科至海參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19世紀末《中俄密約》的簽訂,使沙俄政府攫取了在中國東北地區修筑中東鐵路的權益。中東鐵路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最后一段,這條鐵路以最短的線路穿越了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實現了沙俄從莫斯科到海參崴的直接連通,鐵路沿線的資源也都成了沙俄的勢力范圍,對沙俄控制中國東北有重要意義。
      在沙俄的威逼之下,18969月中俄雙方簽訂了 《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18978月,中東鐵路公司在中國小綏芬河右岸三岔口附近(現黑龍江省東寧縣境內)舉行了開工典禮。1898年,為便于直接領導整個中東鐵路的建設工作,中東鐵路工程局由海參崴遷至哈爾濱田家燒鍋(現哈爾濱市香坊區)。鐵路修筑工程從滿洲里、綏芬河、哈爾濱三處同時開始。同年,中俄兩國簽訂了《中東鐵路公司續訂合同》,哈爾濱至旅順的南滿支線動工修建。中東鐵路主干線與南滿支線交匯于哈爾濱,呈字形。19037月,中東鐵路完工并投入使用,中東鐵路工程局改為中東鐵路管理局,第二年遷往秦家崗(現哈爾濱市南崗區)辦公。

        鐵路上崛起的新城市

        中東鐵路是沙俄殖民主義侵略擴張政策的產物,但客觀上促進了哈爾濱近代城市的形成。中東鐵路建成后,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樞紐,逐步演進為近代城市,并迅速崛起,成為遠東著名的工商巨埠。
      隨著中東鐵路的興建,大批俄國鐵路工程技術人員、護衛隊及其家屬來到哈爾濱,從山東、直隸(今河北?。┑鹊仃J關東的百姓也來到這里謀生。哈爾濱的人口數量驟然增長。沙俄在建設中東鐵路的同時,也對哈爾濱進行了一些規劃和建設。到20世紀初,哈爾濱已經形成了由今天的南崗區、香坊區、道里區、道外區組成的基本城市格局。哈爾濱的工業、商業、金融業等迅速發展,出現了鐵路工廠、電廠、酒廠、面粉廠等工廠和商行、百貨、銀行。大批俄僑的涌入,使哈爾濱充滿了異國風情,古典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新藝術運動等各個流派的建筑風格各異,給哈爾濱帶來了東方小巴黎的美譽。文化事業也得到了發展,出現了報刊雜志、電影院等。俄國人非常重視教育,在哈爾濱興建了一批中小學和中等??茖W校,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爾濱近代城市飛速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中西合璧的文化使哈爾濱這座移民城市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誕生

        1917
    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在列寧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然而,中東鐵路附屬地仍掌握在反對蘇維埃政權的舊俄勢力手中。由于舊俄勢力與俄國的蘇維埃政權處于敵對狀態,中東鐵路無法從俄國國內得到工程技術人員的輸送與補充。加之頻繁發生罷工運動,中東鐵路管理局因此開除了大批罷工工人,致使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嚴重短缺。在中東鐵路附屬地生活的俄僑子女也無法回到俄國進入大學深造。為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并滿足俄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中東鐵路管理局醞釀成立中俄工業學校,這所學校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
        19205月,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開始籌建。8月,中東鐵路的中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地方的官商士紳成立了學?;I建協會。99日,籌建協會推選著名大地測量專家和道路交通工程師阿··攝羅闊夫為首任校長。學校首次招收本科學生103人,其中包括7名中國學生,此外還有17名預科生。19201017日,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正式開學,設有鐵路建筑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科,采用俄語授課,學制4年。
      中東鐵路運營事業的發展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22年,學校更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學制改為5年,原有的兩個科分別改為鐵路建筑系和機電工程系。畢業生必須經過考試委員會答辯合格,才能授予工程師稱號。由于學校治學嚴謹,要求嚴格,早期畢業生數量雖少,但在進入中東鐵路工作后,大都表現優異。
        1928年,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改由中華民國東省特區領導,更名為東省特區工業大學校,東北政府國民教育部部長劉哲成為學校第一任中國校長。在科系設置上,鐵路建筑系改為建筑工程系。同年,東省特區工業大學校將法政學院和商學院并入,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中蘇共管。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擔任校理事會主席。
      東北淪陷后,中東鐵路蘇聯一方產權出售給日本,學校取消俄語教學,改用日語授課。1936年,偽滿洲國文教部將學校改名為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科系設置未變,學制4年。1938年,學校再次更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從此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